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焦小新)7月1日,“自然是最好的教育——劉亮程作品中學語文教師座談會”在南京舉行。會議由譯林出版社、世界文學與中國當代原創文學研究暨出版中心共同主辦,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魯迅文學獎得主劉亮程出席座談會,全國各地近30位語文教師、作家與教育專家參會。
活動現場
座談會由譯林出版社副總編輯陸志宙主持,譯林出版社社長葛慶文出席會議并致辭。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語文特級教師汪政,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江蘇省語文教育研究院院長高峰,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世界文學與中國當代原創文學研究暨出版中心主任何平作為特邀專家出席。
陸志宙表示:“舉辦此次座談會,是希望與有著豐富教研經驗和深度人文關懷的一線老師和專家,從劉亮程作品延展開去,從學科教研和學生素養發展的角度,激發對當下語文教育的思考和討論?!?/p>
譯林出版社副總編輯陸志宙主持
座談會中,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陳興才老師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結合《今生今世的證據》等文本,講述了以劉亮程作品為代表的“強體驗類”散文給語文教學帶來的挑戰——“刀尖上跳舞一樣的語言特別能打動我”。劉亮程式“強體驗類”散文在給語文學科教研帶來挑戰的同時,也豐富和開拓了學科教研的內容和深度。天一中學唐纓老師認為,面對這樣“強體驗類”文本,語文老師所扮演的角色大概就是劉亮程作品中的捎話人和轉譯者。與其強行去理解作家想說什么,不如去捕捉這個作家是怎么說的,以及這個作家和那個作家之間的細微的差別。金陵中學葉海忠老師以《守夜人》中的夢境為例,認為劉亮程的文本具有不確定性和多義性,很難被框死在閱讀理解的標準答案里,鼓勵語文教育、文學鑒賞走向意義的生發而非終結。南京外國語學校的余一鳴老師認為,劉亮程老師的文章最好的教學環境并不是“課堂”,而是“原野”,這樣的環境能讓學生擺脫書本和空間的限制,真正理解“故鄉”。
在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張志強看來,劉亮程的文字,教會學生如何閱世、觀物、明心、踐行,這才算真正的語文學習。南京外國語學校蔣興超老師解讀劉老師筆下人畜共生的世界,情感是可以互通的,精神是可以共鳴的,學生可以從劉亮程作品里獲得許多言語的直覺和非常遼闊的審美空間,以及蓬勃的想象力,更可以從中感受到自然和村莊,完成精神的返鄉。南通開發區東方中學繆志峰老師認為劉亮程作品對于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來說,是一種精神的家園,閱讀劉亮程作品,會感到這個世界和我們一樣有生命的律動。南通市通州區育才中學教師丁鋒表示,在這個“語言多元化”的時代,多閱讀劉亮程作品,有助于學生提高母語表達水平,進而真正傳承以母語為載體的中華優秀文化。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江蘇省語文教育研究院院長高峰表示,對于學生來說,閱讀理解劉亮程作品可能稍有困難,但希望各位教師能用開放式、啟迪性的教學方式,不要強制闡釋,留有余地,讓學生保持長期閱讀劉亮程作品的習慣,將來隨著閱歷的加深,將來學生可能自然就懂了,正如劉亮程作品中的一句話——人會有一瞬間的覺醒。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世界文學與中國當代原創文學研究暨出版中心主任何平認為,“教得好不好”有一個簡單的標準:學生畢業后能不能回想起你的一堂語文課?你有沒有為學生此后的人生準備了一件“文學的行李”?
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語文特級教師汪政作學術總結。他認為,語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融入當下的語文生活,以語文的方式與人交流。而一個教師的語文人生觀,語文世界觀與語文價值觀決定了他的語文視野,以及他選擇怎樣的當代語文作品,并有效地把它們推薦給學生。
劉亮程發言
劉亮程表示,如果有機會,他愿意像一個中學生一樣坐在課堂中安靜地聽各位講他的文章,講《寒風吹徹》,講《狗這一輩子》,講《今生今世的證據》。文學是做夢的藝術,文學是讓真實變成虛無,又讓虛無再度真實,在這樣來來回回的倒騰中,用夢的材料去塑造這個殘缺的現實,又用現實材料去塑造那個殘缺的夢,在夢與醒之間去呈現屬于文學世界的真。
最后,譯林出版社社長葛慶文向參會的各位專家、教師表示感謝,希望各方一道努力,讓我們的語文教育更上一層樓。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globaldutyfre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