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高度重視科學教育,但與此同時,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茖W教育還面臨著科學教育人員、經費、科普場所等不足,學生接受最新科技前沿、開展校外科學探究實踐活動有限等短板。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時代背景下,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機制,加大科學教育人員、經費投入,強化課程資源建設,統籌各方面資源協同推進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茖W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科學教育;現狀調查;發展對策
?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教育學重大招標課題“‘三區三州’返貧防控教育措施實效的追蹤研究(2021—2025年)”(批準號:VFA210007)的階段性成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并作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重大部署。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科學教育,先后頒布了一系列加強義務教育階段科學教育的政策文件,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施科學教育、服務全民科學素養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也為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指明了方向。
由于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發展基礎等多種復雜制約因素的疊加,我國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科學教育發展水平與東部和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差距。在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國的新時代背景下,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茖W教育發展到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還面臨哪些突出問題與挑戰?圍繞以上熱點話題,我們對西藏自治區,新疆和田、阿克蘇、喀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青海、甘肅、四川和云南等涉藏區以及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貴州省、海南省的民族自治州或自治縣義務教育階段學??茖W教育現狀開展了問卷調查研究,以期為推進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茖W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實施現狀及成效
問卷編制及調查方法。本課題組編制問卷并通過網絡發放方式開展調查。調查對象為原“三區三州”與貴州、海南民族地區的村級小學(教學點)、鄉鎮中心學校、城區義務教育學校的校長、副校長、中層管理人員,小學科學和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學學科的任教教師以及相關教研員。共收到調查問卷29824份,剔除質量不佳問卷,共獲得有效問卷29274份,有效樣本率達98.16%。本次問卷采用SPSS22.0等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調查樣本基本情況。調查樣本所在學校中,完全小學占比一半以上,其次為初級中學,符合各類型學校分布情況,且覆蓋了全部義務教育階段各類型學校,學校所在城鄉區域分布具有代表性,符合調查要求。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調查發現,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茖W教育取得了一些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
學校高度重視科學教育,并將科學教育質量納入教育教學質量評估內容。同時,配備有國家課程教材要求的專門實驗室、器材等相關科學教育場館。調查顯示,有85.6%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非常重視科學教育;65.2%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將科學教育質量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估的內容。同時,調查顯示,82.4%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均配備有科學教育類國家課程規定的專門實驗室等功能教室;80%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均配備有科學教育類國家課程教材配套的實驗器材、教具、學具等實驗教學資源;累計有67.8%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在校園內建有科技展覽室(本地工業、農業生產科技資源展覽室)、動植物或昆蟲標本展覽室、礦物標本陳列室、種植園(植物園或溫室)、養殖園、其他等科學教育場館,其中建有種植園(植物園或溫室)占比較高。
大部分科學教育類國家課程由專業教師專職任教,基本能開齊開足科學教育類國家課程。調查顯示,有60.8%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的小學科學或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學等科學教育類國家課程由專業教師專職擔任;有84.9%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能開齊開足小學科學或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學等科學教育類國家課程。
學校經常組織校內學生進行科學實驗和探究實踐活動,并能提供一定的科學教育圖書、雜志等學習資源,服務學生科學素養發展。調查顯示,有66.9%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能經常開展校內的學生科學實驗和探究實踐活動;有69.2%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科學教育圖書、雜志等學習資源。
學校組織開展與科學教育相關的各級課題研究和校本研修活動。調查顯示,62.5%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能經常組織開展科學教育相關的各級課題研究和校本研修、校本教研以及相關培訓等活動,累計有59%的調查對象參加過校級以上課題研究,其中縣級及以上課題累計達36.9%。累計有74%的調查對象參加過校級以上培訓,其中縣級以上培訓占比達到50.09%。
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存在的一些短板
科學教育類課程師資結構性缺員,專業結構不合理,科學教育人力資源不足,制約了學??茖W教育的有效開展。為進一步著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教育部等十八部門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各校要由校領導或聘任專家學者擔任科學副校長,原則上至少設立1名科技輔導員”“落實小學科學教師崗位編制”“推動實現每所小學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類碩士學位的科學教師”。[1]調查顯示,僅有38.35%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安排有校領導或聘任專家學者擔任學校的科學副校長,僅有40.5%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配備有1名科技輔導員。同時,在當前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茖W教育面臨的最大困難中,“科學教育專業教師資源不足”占比達22.7%,遠高于其他選項。在影響科學教育的重要因素中,“教師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科學教育教研氛圍不濃厚,教研活動支撐不足”“科學教育相關教師專題培訓較少”選項占比最高。調查發現,最后學歷畢業專業為科學教育的教師,其任教小學科學課程的比例僅有7.1%。在小學科學和信息科技國家課程中,由文科類專業背景的教師兼任的比例分別為46.5%和43.4%,專業對口率低,一定程度上制約科學教育質量發展。
學??茖W教育經費保障不到位,課程資源開發有限,學生了解最新科技前沿、開展校外科學探究實踐活動嚴重不足,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發展。《意見》明確提出“落實經費保障”“至少結對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機構(館所、基地、園區、企業等)”“創造條件豐富內容,拓展科學實踐活動”“納入課后服務項目,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等一系列豐富學生科學教育活動、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政策措施。調查顯示,僅有34.2%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有專門的科學教育活動經費;僅有31.6%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結對有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機構(館所、基地、園區、企業等);僅有46.6%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能組織學生前往校外的科學教育場所進行場景式、體驗式等科學實踐活動;僅有35.3%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的學生有機會接觸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最新科學教育技術手段。同時,也只有53.7%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將科學教育納入了課后服務項目。
學校未能將學生實驗動手操作等納入考核內容,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科學教育機制未能建立健全,家庭、社會等參與學??茖W教育嚴重不足。《意見》明確提出用好社會大課堂;實施家庭科學教育,促進校家社協同育人等一系列措施。調查顯示,僅有55.8%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所在地將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驗能力納入期末考試或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等考查內容。僅有54.2%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所在地區家長重視學生的科學教育,積極配合學校開展科學教育。僅有55.7%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建立了家校社協同開展科學教育的制度。僅有56.1%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所在地政府建立了各政府部門齊抓共管的科學教育工作機制。僅有51.6%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與周邊的農業產業園、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園、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民族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等單位開展過相關活動。
促進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茖W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切實強化科學教育師資隊伍保障,進一步提升科學教育的質量水平。一是盤活存量爭取增量,配齊配足科學教育類國家課程專業教師。民族地區各縣級教育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與編制、人社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全面摸清縣域內科學教育以及具有理工農林醫等專業背景教師整體情況,深化縣域義務教育學??茖W教育類課程教師的“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盤活縣域內科學教育師資存量,統籌科學配置縣域內義務教育學??茖W教師,解決學??茖W教師結構性缺員問題,確保每所學校均配置有科學教育或理工農林醫等專業背景教師專職從事科學教育類國家課程。在新教師招聘、“特崗計劃”等引進教師計劃中優先將指標用于小學科學教師,招聘具有科學教育、理工科等專業背景教師補充到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切實配齊配足科學教育類國家課程專業教師。
二是切實加強培養培訓,進一步提升科學教育類教師的專業能力素養水平。民族地區提升科學教育類師范生專業能力素養的同時,在“國培計劃”中要充分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科學教育資源優勢,聯合開展小學科學等科學教育類課程專業教師培訓,重點培訓科學教師的教育實踐動手操作和實驗能力,提升教師的科學能力素養。
三是建立專項補助政策,建設一支專兼職結合的科學教育副校長或輔導員隊伍。支持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聘請一批科學家、兩院院士及科技人才、科普工作者等對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茖W教育副校長或科技輔導員進行培訓,并指導開展科普講座、科學實驗、科技創作、創客活動、觀測研究等活動。
加大經費投入,進一步強化民族特色科學課程資源建設,豐富學生科學學習資源。
第一,統籌各類中央資金以及其他社會資源設立民族地區科學教育專項資金,專門用于民族地區中小學校開展科學教育、課程建設、師資培訓等,切實做好科學教育的經費保障。
第二,充分挖掘本土科技資源,開發科學教育校本課程,豐富科學教育課程資源。需要建立由院士專家、課程專家、教研員、一線教師等人員構成的科學教育課程資源開發團隊,結合課程標準要求,依托本地科技資源稟賦和學校辦學特色,充分挖掘民族地區具有科學教育價值的本土科技資源,開發一系列科學實驗、科技創作、創客活動、觀測研究等科學教育類校本課程,建設一批具有民族地區特色科技資源優勢的科學教育類國家課程資源庫,為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茖W教育類課程使用。同時,學校要在圖書征訂中增加一批適合學生閱讀的科普繪畫等書籍,拓寬學生科學學習視野。
第三,加大科學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力度,提升資源建設水平。民族地區科普教育基地相對較少,從中國科協公布的1274個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名單來看,西部省份僅有329個,只占全國的25.82%。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國家東西部協作政策紅利,建立科學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制度,支持民族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以及民族地區的城區學校與鄉鎮學校開展科學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優勢互補。同時,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實驗創新平臺與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共建科學教育平臺,提升學??茖W教育資源建設水平。
建立健全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科學教育協同機制,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一方面,實施民族地區鄉村學校課后服務科學教育專項支持行動。依托東西部協作,為民族地區鄉村學校提供免費的課后科學教育服務,切實加強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學生的科技教育,培養學生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校家社協同育人機制和科學教育評價機制,推動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建立家庭參與科學教育的機制,引導和支持家長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崗位向學生開展科普教育,同時提升學生家長科普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建立社會資源參與學??茖W教育的機制,鼓勵和支持社會的科普基地、科研場所、工農企業等免費向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學生開放。建立學生實踐操作和實驗能力評價制度,將學生科學素養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內容。建立健全小學科學教師評價考核制度,推動小學科學專任教師與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專任教師在職稱評聘、年度考核、評優評先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建立健全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科學學業質量監測機制,將監測結果納入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考核內容,全面推動科學教育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EB/OL].(2023-05-26)[2024-03-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9/202305/t20230529_1061838.html.
(作者吳霓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戰略與宏觀政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楊立昌系貴州省教育科學院教授,鐘昌紅系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吳紹芬
《中國民族教育》2024年第6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globaldutyfre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