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學齡人口減少背景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困境與改善策略

發布時間:2024-05-15 作者:李濤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摘要:鄉村教師是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鄉村教育的基礎支撐,是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課題組近年來通過大規模田野調查,發現在學齡人口減少大背景下,我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統籌考慮,提升待遇、加強培訓、健全榮譽制度、拓展社會職能。

關鍵詞:學齡人口減少;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2020年7月實施《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來,課題組于2020年11—12月、2021年6—7月、2022年6—7月、2023年6—7月、2023年11—12月對廣西、湖南、貴州、吉林、福建、浙江、山西、四川、重慶、河南、甘肅11省份鄉村教師展開田野調查,發現在學齡人口減少背景下,我國鄉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長足發展,但也存有一些新的發展困境,亟待改善。

鄉村教師隊伍師德師風水平穩步提升

鄉村教師思想政治素質不斷提升。課題組調研發現,近年來鄉村學校普遍高度重視黨建工作,不斷通過政治引領、陣地建設、效能提升夯實黨建基礎。教師黨支部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取得明顯進步,鄉村學校較為普遍實施了黨支部書記和校長“一肩挑”,以四川省為代表的省份明確全面推行“一肩挑”,尚未明確全面推行“一肩挑”的省份也在加快實踐。近年來,鄉村學校黨組織與鄉鎮黨委、村黨支部開展聯學聯建活動數量和質量都在明顯增加,以浙江省縉云縣為代表的區縣在探索鄉村學校校長兼任村黨支部副書記、村黨支部書記兼任鄉村學校副校長等制度,進一步密切校地黨組織之間的聯學聯建,提升學校與地方深度有機融合的在地能力。

鄉村教師教育情懷得以潤滋。隨著近年來義務教育段學齡人口數量的斷崖式下降,鄉村學校“小班小?!碧卣髅黠@,小班化教學趨勢已成為新常態,以當地風土文化為資源開展在地化教育已成為諸多鄉村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辦法,鄉村教師主動融入當地重新發現和開發鄉土教育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明顯增強,鄉村成為立德樹人的大課堂。

鄉村學校教師總量充足但結構性短缺矛盾并存

鄉村學校教師編制配備總量充足。從調研數據來看,隨著近年來學齡人口的總體下降和以“縣城”為中心的縣域城鎮化集聚,鄉村學校教師總量上相對充足,許多地區甚至出現了鄉村學校教師超編現象,在縣域內如何合理有效分流以紓解鄉村學校教師超編現象已成為新問題。調研發現,近三年內82.88%鄉村學校核定過編制,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基本得以落實,絕大多數受調鄉村學校能夠隨學齡人口動態變化動態配置教師編制,但也存在部分地區鄉村小規模學校未按照班師比和生師比結合方式核定而導致師資緊張問題。78.69%的受調鄉村學校能夠對已評聘職稱教師定期展開崗位職責考核,對于長期無法完成崗位職責的教師,分別有45.72%、32.6%、13.3%、8.38%的鄉村學校校長采取了轉崗、緩聘、低聘和不采取措施等應對之策。

鄉村學校教師存在結構性短缺。即便學齡人口減少,但調研樣本中仍有57.38%的鄉村學校校長認為,當前本校教師數量不能滿足目前的教育教學需求,他們普遍認為本校教師最缺乏的前五位學科依次是音樂(59.56%)、美術(58.29%)、信息技術(52.09%)、體育(52.09%)、科學(51.55%)。

進一步調研發現,受調鄉村學校招收新教師時最難招聘的學科依次是:音樂(80.15%)、科學(79.50%)、信息技術(77.96%)、美術(77.41%)、體育(73.95%)。

綜合施策治理充足與短缺并存矛盾。教師數量短缺更多表現為結構性短缺。要解決結構性短缺的問題,需從四個方面綜合施策:第一,精準招聘。要在總量控制基礎上實現精準招聘,既要兼顧長遠發展,也要兼顧當下需求。第二,合理轉崗。要促使教師從數量相對豐富的學科向數量相對短缺的學科合理轉崗,各區縣要根據各地學校學科教師數量實際情況選擇性采取從“校內小轉崗”到“縣域大轉崗”甚至“市域大輪崗”的轉崗規劃和實踐,要強化短缺學科轉崗教師的專業培訓力度和質量。第三,走教共享。短缺學科往往是培養成本較高而歷年招聘困難且流失嚴重的學科,通過建立“聯盟制”“學區制”等學校組織形式,實現短缺學科教師走教式共享訂閱,具有現實可操作性。第四,數字技術。用好“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三個課堂,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采用網上專門開課和同步上課,推送適切的短缺優質教育資源。

鄉村教師隊伍流動優化和流失治理難題并存

促進鄉村教師隊伍交流輪崗式流動刻不容緩。調研中發現,不少縣域內義務教育教師輪崗制度取得新突破,多年來困擾城鄉教師合理有序雙向流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漸次破解,實質性激發了從教活力。但囿于現有崗位設置和職稱評聘等綜合因素影響,鄉村教師的流動性依然低于城區和鎮區教師。受調學校中有近三成鄉村教師沒有發生職業流動(占32.07%),高于鎮區教師和城區教師23.26%和10.75%的未流動率。在發生職業流動的教師群體中,鄉村教師以平行流動為主(占40.17%),高于鎮區教師(占38.49%)和城區教師(占33.88%)??梢?,在做好城鎮學校教師到鄉村學校交流輪崗的基礎上,要進一步通過強制性和激勵性制度雙管齊下深化改革,以激發鄉村學校教師到鎮區和城區學校任教。(見圖1)

生態化治理鄉村教師隊伍流失刻不容緩。在田野調查中,調研組發現導致鄉村學校教師隊伍流動的原因各不相同,存在多重因素:一部分源于客觀因素。近幾年來,不少地區學齡人口出現斷崖式下降,這直接導致鄉村學校學生規模迅速銳減,不少學校已淪為或即將淪為“空殼學?!?,鄉村學校教師不得不在結構性因素變動下提前做流動和轉崗準備;一部分源于主觀因素。存在三種主觀因素:一是“跳板型”認知。近年來鄉村學校教師補充的主渠道是“特崗教師”“三支一扶”等計劃,受就業形勢總體日益趨緊影響,新增鄉村學校教師往往在入職前將當前崗位當作職業“跳板”而表現得不穩定。二是“失敗型”認知。不少地區在政策層面將鄉村學校教師當成是城鎮教師招聘的蓄水池,規定新入職教師必須到鄉村學校服務,在服務期屆滿后可通過考核遴選進入城鎮學校任教。同時,源于日益嚴峻的“城擠村空”教育格局和縣域內“編制總量控制”要求,不少城鎮學校近年來也加大了在本縣域內引進鄉村學校優秀教師的力度,鄉村學校教師往往因其年齡小、可塑性強、易于調動等綜合優勢而成為引進重點,這使不少鄉村學校教師認為如果沒有在服務期滿后順利調入城鎮學校則屬于不優秀的“失敗者”,這種“失敗型”認知倒逼鄉村學校教師隊伍表現出不穩定。三是“逃離型”認知。具有較高比例鄉村學校教師認為在鄉村學校任教日益表現出職業成就感不足,不具優勢的職業環境和專業發展機會使他們產生“逃離”想法,進而表現出不穩定。不穩定性都表現出事實層面的“強流失率”。調研數據表明,其事實流向的主要渠道由高到低依次是:城鎮學校、其他事業單位、考公務員、其他非教師行業、其他鄉村學校、考研深造等。

鄉村教師不穩定問題亟待分類處理:一是針對學齡人口銳減等客觀因素導致的教師隊伍不穩定,教育行政部門應及早展開新一輪學校布局結構調整規劃,跳出部門思維充分想象和重塑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綜合功能,設計教師轉崗和分流辦法。二是針對“跳板型”認知、“失敗型”認知和“逃離型”認知等主觀因素導致的教師隊伍不穩定,需要分類施策破解:調整宏觀政策以化解矛盾;優化職業環境因素以促進成長;塑造適切的社會支持以重建鄉土情感紐帶;激發教師鄉村教育教學改革探索情懷等。

鄉村教師綜合環境在積極改善但仍需持續改善

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逐年增強但需防止高流失。學齡人口萎縮使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對新任教師的需求量在下降,這反而逆向促進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逐年增強,從而使鄉村教師補充渠道和質量進一步得以拓寬與增強。根據課題組高校畢業生連續追蹤數據,2020—2023年連續4年間“教育領域”都是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占比最高的行業。新進入教育領域的高校應屆畢業生有很大比例以“特崗教師”“三支一扶”等項目方式加入到了鄉村教師隊伍中,尤其是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師隊伍中,但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師流失率還是遠高于其他類型鄉村教師。

教師職稱評聘實現向鄉村傾斜但需警惕職業倦怠。鄉村教師在傾斜型的職稱評聘中顯著受益,職稱晉升率顯著提高。在受調樣本學校中,鄉村教師高級職稱占22.13%,高于城區教師18.30%和鎮區教師16.55%的比例;鄉村教師中級職稱占56.90%,低于城區教師70.91%和鎮區教師63.88%的比例,鄉村教師初級職稱和未定職稱分別占2.73%和18.24%,高于城區教師初級職稱1.31%和未定職稱9.48%的比例,也高于鎮區教師未定職稱16.35%的比例,但低于鎮區教師初級職稱3.13%的比例。鄉村教師過去5年職稱年均晉升率達到10.85%,高于鎮區教師和城區教師過去5年10.58%和8.54%的職稱年均晉升率,顯著高于鄉村教師上個5年4.29%的職稱年均晉升率,也顯著高于城區和鎮區上個5年5.41%和4.19%的職稱年均晉升率。鄉村教師職稱傾斜背后要高度警惕職業倦怠問題,同時隨著大量空殼鄉村學校的出現和其他學校教師崗位飽和,一些地區用高級職稱教師作為留守校長或教師,轉崗做安保、保育員等現象要妥善處理,防止鄉村高級職稱教師資源不合理使用。

鄉村教師收入待遇逐年提高但有上升空間。鄉村教師收入待遇逐年提高,鄉村教師高于同層次鎮區教師,但低于城區教師。課題組調研數據表明:鄉村教師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占66.97%,高于鎮區教師(含鎮中心區、鎮鄉接合區、特殊區域)的66.11%,但低于城區教師(含主城區、城鄉接合部)73.27%的比例。鄉村教師對自己收入結構要素的滿意度總分是2.79分,優于鎮區教師和城區教師的2.67分和2.73分。(見表1)

鄉村教師培訓系統運轉優良但需更新菜單。多類型多層次的鄉村教師專業幫扶使教師隊伍整體專業水平提升。調研中發現,“國培—省培—市培—縣培—校培”五級聯動的教師培訓網絡運行良好,鄉村教師隊伍全員培訓相比其他教師群體覆蓋率更高。此外,通過校外聯盟結對和校內同伴互助,合作教研和自我學習也是鄉村學校教師日常專業水平提升的主渠道?;卩l村學校新變化,未來培訓更需基于在地經驗的共建,菜單亟待更新,應包容小班化教育、鄉土化教育、在地化教育、學校鄉村綜合體功能開發等共建式菜單。

榮譽制度不斷健全但亟待提升鄉村教師職業成就感。2016年起,國家為在縣以下(不含縣城所在地)鄉鎮和村莊學校任教年限累計滿30年的正式在編教師頒發“鄉村學校從教30年教師榮譽證書”,從教30年教師榮譽證書登記表存入個人人事檔案。不少省份還為鄉村從教20年教師頒發榮譽證書(部分省市還為鄉村從教10年教師頒發榮譽證書),有的地方還提供物質獎勵。這極大提升了鄉村教師職業榮譽感,有力地營造了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鄉村教師的濃厚氛圍。

鄉村教師的社會職能在拓展但亟待創新與創生。調研發現,鄉村教師群體多為農家子弟,具有清晰明顯的本土化特征和鄉土經驗優勢。調研發現,近年來,有相當比例鄉村小學校教師作為扶貧幫扶人員參與了脫貧攻堅的社會實踐,是我國脫貧攻堅任務達成背后數以萬計脫貧英雄中重要成員。此外,為徹底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鄉村學校教師還肩負了“家訪”“控輟保學”“教育扶貧”“安全巡查”“疫情防控”等為主要內容的多項社會事務,他們是鄉村振興戰略中重要的人力支撐。這些實踐還亟待創新與創生,但需注意與非教學負擔相區別,這有益于通過社會職能推展使樸實無華的鄉村教師群體真正蛻變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作者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東北師范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參與調研的課題組成員還包括黃嘉欣、鄧霜嬌、黃少瀾、江鳳玲等)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式農村教育現代化知識譜系研究”(項目編號:22JJD880016) 和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產閑置狀況調查及處置策略研究”(項目編號:BFA210062)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國民族教育》2024年第5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globaldutyfre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久久,人妻仑乱A级毛片免费看,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